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51 点击次数:118
最近佛山一家商贸公司的HR火出圈了,不过火的不是专业能力,而是满嘴的“下等人”“没资格”。求职者只是想问问能不能双休,就被对方喷得体无完肤:“国家规定不是给你这种人的,你没资格,下等人!”这话听着像不像旧社会的地主在训斥佃户?都2025年了,居然还有企业把打工人分成三六九等,这波职场PUA简直刷新三观!
事情发生在4月,一名毕业生投递简历后,HR不仅直接否定对方学历,还恶狠狠甩出“下等人不配双休”的言论。更离谱的是,当舆论发酵后,这家涉事公司前脚刚急匆匆的发了个道歉声明,后脚就把所有招聘信息下架。
对于这件事,佛山市的人社局回应,说这是“民事纠纷”,建议双方协商解决。看似轻飘飘的回应,却让无数毕业生感到心寒:求职时被侮辱连劳动法都管不了,入职后权益又如何保障?
这位HR的优越感从何而来?是把企业规模当尚方宝剑,还是把招聘权当生杀大权?学历贬值、就业内卷的当下,毕业生们降低要求,只求一份体面的双休工作,结果却被扣上“下等人”的帽子。
这让人想起某互联网大厂曾把员工分为“三等公民”,某企业招聘时直言“不要河南人”……当职场歧视从暗戳戳的潜规则,变成明晃晃的恶意攻击,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对劳动者的不尊重。
更讽刺的是,双休本是《劳动法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,却被某些企业当成“特权”来施舍。这位HR恐怕没搞清楚,劳动法保护的从来不是“人上人”或“下等人”,而是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。把双休和身份挂钩,不仅暴露了企业法盲的本质,更暴露了某些管理者扭曲的价值观——在他们眼里,打工人不过是随时可以替换的“工具人”。
人社局的回应确实让人费解,难道求职者在签订劳动合同前,连被尊重的权利都没有吗?虽然法律上未建立劳动关系,但人格尊严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啊!就像你在商场买东西,没付钱前商家也不能辱骂你是“穷鬼”吧?求职市场供需失衡,就让某些企业觉得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尊严,这不仅是道德问题,更是对法治精神的亵渎。
现在某些企业真是把“资本家嘴脸”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仗着就业市场不景气,就敢把打工人当韭菜收割;靠着“有工作就不错了”的道德绑架,就敢剥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。但凡用脑子想想就知道,没有他所谓的“下等人”付出,哪来的企业盈利?哪来的GDP增长?
涉事公司的道歉声明,看起来诚意欠奉。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把求职者分为三六九等,也没有承诺整改招聘流程,更像是为了平息舆论的“危机公关”。这种流于形式的道歉,只会让更多打工人寒心。真正的道歉,应该是深刻反思企业文化中的歧视思维,建立反职场霸凌机制,而不是把责任推给某个“临时工HR”。
解决问题的关键,在于让企业明白:尊重劳动者不是道德选择题,而是法律必答题。别的不说,只要相关部门肯加强这方面的监管,对存在歧视行为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,像纳入失信名单、罚款甚至吊销执照。同时让求职者有畅通的维权渠道,这些“牛鬼蛇神”敢冒出头吗?
求职本来就是双向选择,不是单方面的“恩赐”。把双休当特权、把员工当工具的企业,终将被时代抛弃。真正的优秀企业,从来都是用合理的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吸引人才,而不是靠PUA和歧视维持运转。
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折点,让职场回归应有的温度,让每个打工人都能被平等对待,让“下等人”这样的字眼,永远消失在求职对话中!
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次的“下等人”事件?如果遇到职场歧视,你会怎么做?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
#人生开卷考#
